立足宜居宜业,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刷新乡村颜值魅力
▶ 实行领导干部包镇巡村督导机制,高规格推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开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红黑榜,切实发挥好舆论监督作用。
▶ 基本完成覆盖160万人的农村集中供水工程,攻坚任务超全省总量的1/4。
▶ 全市农村公路路面硬化率达100%,县级物流服务中心、镇级物流站、村级物流点覆盖率100%。
▶ 通过创建“省级碳中和新乡村示范市”,建成“精彩100里”先行段、高州市大唐荔乡示范带、信宜市“锦江画廊”等一批美丽乡村风貌示范带7个,累计242.7公里。
▶ 高州市分界镇荣获广东省第二届“乡村振兴大擂台”总分第一名。
▶ 另外,打造中国美丽休闲乡村2个、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7个、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25个、省级农业公园4个。
▶ 高州根子元坝村入选《2021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案例》。
建强基层党建堡垒,涵养乡风文明 提升乡村治理能力
1 高质量完成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新一届村(社区)“两委”班子平均年龄下降12.7岁,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员数量是换届前2.2倍。储备培育村级后备人才6309名,向党组织软弱涣散村等重点村选派324名驻村第一书记。向全市104个镇(街)派驻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员1075人。 2 坚持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建设“好心茂名”一体推进。全市共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6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1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1900个。全市文明村镇覆盖率100%。
3 大力开展“六好”乡镇评选活动,推动村民共建共治共享美好镇村。印发《茂名市村规民约工作指引》,着力以“小村规”撬动“大治理”。高州市元坝村、化州市柑村村被评为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强化要素保障,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激发乡村发展内生动力
1 去年,全市农林水财政支出比上年同期增10.1%,土地出让收入安排用于涉农比例达12%。全市涉农贷款余额比年初增长11.29%。在全省率先出台《茂名市金融支持乡村振兴专项资金方案(试行)》。
2 依托“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开展职业技能培训33万多人。 通过开发课程加强培训、举办职业技能竞赛,将“高凉菜”打造成继广府菜、客家菜、潮州菜后的又一大粤菜品牌。实施“乡村工匠”工程,围绕罗非鱼养殖、罗非鱼切片、化橘红栽培、乡村建筑工匠等开展培训,培养地方传统特色工匠40名,完成首批449人乡村工匠职称评审。
3 此外,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截至2021年底,全市农村承包土地流转率达46.18%,培育“三变”改革示范点276个。92%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完成经营性资产股份或份额量化,99.96%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完成成员身份确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