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镇江镇是传统的农业大镇,土地连片规模大、资源禀赋优,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条件优越。该镇党委坚持“一年接着一年干,一张蓝图绘到底”,2020年从加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入作为切入点,打造了一支“想干事、敢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党员干部队伍,重点解决了“人”的问题;2021年着力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加快推动三产融合发展,重点解决“钱”的问题。有了人,有了钱,2022年书记项目,该镇党委继续紧紧围绕打造乡村振兴“镇江样板”这个主题,以做大做强产业为抓手,坚持党建引领,加快推动“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以“微产业”推动乡村振兴“大发展”。
一是坚持组织驱动,建强产业发展“红色心脏”。该镇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深入推进“联村党建”工作模式,将党支部建在基地、项目上,整合各村党建资源,组建党员干部先锋队,进村入户召开板凳会议、村民大会、进行现场办公,联动攻坚解决各类问题、诉求20多件,增强党员干部参与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相关工作经验得到《求是》杂志、人民日报、南方日报、广东组工等国家和省级主流媒体的报道推介。强化党员干部在重点项目建设中的带头作用,对海源生猪养殖基地和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做好政策宣传和解释工作,及时把项目建设的重大意义和项目建设的进展情况向群众宣传到位,保障项目顺利开展。截至目前,该镇先后成功创建龙眼现代农业产业园和丝苗米现代农业产业园两个省级产业园;总投资2.8亿元的茂名市重点项目海源农业生猪养殖项目主体建筑已基本完成,预计今年12月即可引种投产;总投资3000多万元千集种猪养殖项目已有三幢厂房完成主体建设,12月中旬即可设备进场安装,预计项目建成后年产值达5000万元。
二是坚持谋定后动,绘好产业发展“路线图”。该镇党委深入挖掘本土最有特色、最有优势的产业资源,通过召开务虚工作会议、实地调研、自主申报等,结合野生稻资源禀赋,确立了以丝苗米为“一镇一业”主导产业,火龙果、阳光玫瑰葡萄、无核沃柑、圣女果、龙眼、莲雾等为“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的现代农业产业格局,通过产业“微”型化,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围绕乡村振兴五大方面,以党建引领为抓手,结合专项债券发行契机,谋划镇江镇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示范项目和特色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带提质建设项目,目前该两个项目已纳入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进行项目报送。
三是坚持产业带动,全力打造乡村振兴“镇江样板”。加快推动全镇流转土地5.5万多亩,建成千亩以上种养基地5个,百亩以上种植基地50个,培育省、茂名市级龙头企业5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74家。突出抓好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继续推动以龙眼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镇江园)为核心的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其产品远销海内外。引进广东荔晶农业集团,成功创建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投入资金2500万元,建设集种植、加工、科研、旅游为一体的水稻全机械化生产示范试验镇江基地2000多亩,引进“19香”“南桂占”“特优161”“软华优金丝”等优质品种进行试验种植,每造亩产可达1000斤以上。持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通过产业园联农带农和土地流转,累计带动1500多户农户获得土地租金收入850多万元,带动村集体增收880多万元,全镇所有行政村集体总收入均已达10万元以上。深入推动三产融合发展,以省道S282为主轴,通过将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和省级新农村示范片串珠成链,结合野生稻、镇江荷村朱伯儒文化广场和大垌村路头铺夺枪战斗遗址,打造以“将军故里,稻香镇江”为主题的镇江特色乡村振兴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带,总投资1500多万元的建国生态天鹅湖3A级旅游景区已基本建成,镇江镇特色三产融合发展带逐步成型,为打造乡村振兴“镇江样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来源:好心高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