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以及工作节奏加快、社会压力增大等因素,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突发性死亡(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有关资料显示,对心脏骤停患者在1分钟内实施心肺复苏,3-5分钟内进行AED(体外除颤仪)除颤,可使心脏骤停患者存活率达到50%-70%。因此,加强人员密集场所AED配置,力争在黄金4分钟内对患者实施高质量的心肺复苏、自动体外除颤等急救措施,对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21年8月27日,市红十字会分别在市区文化广场和新湖公园投放了一台自动体外除颤仪(AED)。这是首次在茂名市区公共场所配备AED。有委员对公共卫生安全这方面提出了建议。
梁洪委员建议,由市政府牵头制定AED配置规划,对未来5年茂名全市AED的配置提出具体规划,并明确规定哪些场所必须配备AED设备;在政府立项并设立财政专项资金支持的基础上,倡导社会慈善机构或企业捐赠;配备AED的同时,将“心肺复苏”急救技能培训列为一项常规的业务工作,进企业、进学校、进工厂开展科普宣传;开发本市“救命地图”小程序,“救命地图”可根据用户的定位,自动寻找最近的AED。
谢金福委员也建议,按照合理布点的原则,在人口密集、流动量大例如行政服务中心、党群服务中心、信访重点部门,政府机关、学校、公园等重点场所配置一定数量的AED;执法执勤人员车辆、村(社区)卫生站按一定比例配备AED;鼓励大型住宅小区物业配备AED,定期进行检查、维护、保养;通过报纸、新闻、公众号等多层面、多途径宣传急救常识和技能,提高群众对AED的认知度;将AED操作使用以及急救常识和技能纳入教师、警察、辅警、志愿者、保安、小区物业、公共交通司乘人员等特定公共服务岗位人员、人员密集场所职业的岗前培训内容,并鼓励相关人员取得应急救护专业资质。
来源:茂名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