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夏天是吃荔枝的季节。荔枝上市季短,上市量大,一个品种的上市期往往不到一个月,荔农形容荔枝是“蓄洪式准备,开闸式上市”。
每一个“日啖三百颗”都让荔农既忙碌充实又喜闻乐见。荔枝大量上市季,需要在有限的时间把大量的荔枝送到消费者手上,还要保持新鲜,高州根子柏桥村的村民是如何完成的?
采摘是荔枝上市第一个环节,为了保证新鲜,最好是在早上温度升上来以前采摘。何建和是高州市建和果蔬专业合作社社长,在采摘高峰时,早上6点多,他就来到果园,组织工人进行采摘荔枝。何建和的荔枝大部分都通过电商销售,前一天晚上就统计好了订单量,今天采摘多少荔枝清晰明了。
工人们都是周围的村民,来这里干一天,就有160—180元的收入。采摘时候分工明确,不到2小时,第一批荔枝采摘下来运到荔枝预处理中心。在这里的在智能化分拣设备生产线上,经降温、清洗、杀菌、分级、包装、称重等环节,等待发车运往消费者手上。
第一趟荔枝运回来的时候大约8点多,这时候来到合作社荔枝处理中心的人也多了起来,来的人当中有游客,也有采购商。一名来自佛山专门做微商和社区团购的客商,特意来了解荔枝的情况。“如何区分不同品种,什么品种品质好?”客商询问道。
何建和的合作社位于中国荔枝博览馆旁边,来参观的客人也是一波接一波。作为合作社社长,何建和不顾疲累,热情接待。接待完之后,何建和又盯着分拣、装箱打包和发货的进度,确保当天采摘的荔枝在当天要全部发出。采摘高峰期,何建和的合作社40多个人参与采摘、分拣、包装等环节,日均出货量达到1万斤,平均每个工人每天可以将50箱(5斤装)荔枝送到消费者手上。
在何建和合作社的荔枝预处理中心,大家在分拣荔枝。
晚上6点,荔枝全部发出后,几乎就完成了一天的工作。剩下的是统计当天的销售数量、计算第二天采摘量,并跟客户对接清楚交货时间,完成这些工作往往又到了晚上9点多。接单、采摘、整理、发货、统计,是何建和每天的工作内容,这是一整年最忙碌的时候。“现在合作社的荔枝能摘得下来的都能卖得出去,价格也非常可观,带动合作社荔农年均增收5万元以上。”何建和说。
荔枝挂枝头,静待采摘。(卓洪 摄)
何建和的合作社共有65户农户,种植荔枝2300多亩,像这样的合作社,柏桥村共有14家,其中柏桥龙眼荔枝农民专业合作社更是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通过合作社,荔农抱团发展,组成运输、嫁接、加工、销售以及电商等多个小团队,实现种植、销售、运输等环节的集约化运营。相比传统收购模式,合作社完整的产业链销售模式让荔枝销路好了,价格高了,农民收益有了保障,丰产也丰收。
来源:南方农村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