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emplate/zhikai_n5chengshix3/images/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2021-7-28 21:2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好说话,是儿女对父母最好的报答
一位作家曾讲述过一段因为自己不好好说话而伤人的往事:
60岁的父亲不会用微信,也不会打字,曾因为下载微信的问题多次向她求助。
而工作繁忙的她因为没时间与父亲交流,教父亲学微信这事便一直拖着。
有一天,父亲问她,如何下载微信。
她正跟一个编辑谈新书题目谈得热火朝天,父亲突然的问话打断了她的思路。
于是,她不耐烦起来:“老爸,你没看到我正在跟编辑有事吗?好好好,你等一下可以吗?”
父亲不说话,只在她身边坐着。
等女儿忙完了之后说:“我现在不中用了,凡事都需要人教,你说教我微信,这都拖大半年了,到今天也没教我。
你看你刚才的态度,多伤人。我是你父亲,可你这一等让我等了大半年。”
听完父亲这番话,这才意识到自己的疏忽,心生愧疚。
我们总是认为,孝顺就是给父母吃好的穿好的,有什么要求都尽量满足。
但其实,真正的孝顺,是对父母好好说话,是站在他们的角度考虑,理解他们的不安,安抚他们的焦虑。
这才是子女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最好报答。
古语有言: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那些无心或有意的伤人话语,实际上也是某种程度上的语言暴力。
要转变这种沟通方式,就应该学会用爱和宽容去聆听彼此的需要,而不是被一时的情绪所操控。
其实,我们之所以常常不能好好对身边的亲人说话,大概就是因为大家在一起很久了,早已习惯了互相拥有的生活,从未设想过会失去,火气上来了就出口伤人。
而实际上,时间走一天,父母在这世上活着的时间就少一天。如果我们能意识到这一点,或许能对父母多一些耐心和宽容,少一些抱怨和冷漠。
《诗经》里说:“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幸福的家庭需要一颗爱与感恩的心去维护。
所谓的孝顺,就是对父母好好说话。
我们常说,说话是门艺术,话要好好说。但家庭往往是最容易被我们忽视的地方。
我们总是把最好的态度留给陌生人,把最坏的态度留给身边亲近的人。
作家刘震云说:人生在世说白了也就是和七八个人打交道,把这七八个人摆平了,你的生活就会好过起来。
在这七八个人当中,父母、伴侣、孩子就占了一半。
要想过得幸福,说到底,还是得从好好说话开始。
正面情绪告诉我们,现在所处的状态已经很幸福。
负面情绪告诉我们,此时此刻的状态正在远离幸福的轨道,一如疼痛对身体的作用:提醒。
痛苦,会指引我们去寻找一个摆脱威胁的方向;焦虑,告诉我们,事情很重要,要立刻行动起来;愤怒,是我们在试图保护一些非常重要的东西:尊严、生命、信念......
而在负面情绪中,我们会更好地静下来,思考改变。
所以,情绪本身并无好坏,也无对错,关键是如何应对。
在情绪中,你对自己说了什么?做了什么?你对别人说了什么?做了什么?这才决定我们真正幸福的最大原因。
情绪是我们对自己生活满意度的晴雨表:你能控制情绪,才能控制人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