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68论坛

  • 0668-2210668
  • ...茂名人,茂名事,茂名资讯网!
搜索
楼主: 066888888

【免费赠送】李阳英语 小学英语水平测试!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9 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管理法则,在孩子未成年前,父母有管教的责任

有的家长爱对老师说:“以后就把孩子交给你了!”还有的家长因为工作忙,平时对孩子不闻不问。这些都属于家长的失职。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的责任无人可以替代。孩子天生对家长有依赖感,家长给予孩子应有的教育、陪伴和关怀,孩子才会有安全感和被支持感,遇到问题会求助于家长。

因此,家长绝不能以任何理由推脱自己的管教责任。但这种管教应该是建立在亲情之上的,人性化、科学而理性的,不可把孩子作为私有财产来对待,简单粗暴,毫不顾及和尊重孩子的想法和人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30 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请容许我犯一些错误,哪怕您事先提醒了我。

解读:孩子犯错,其实是在学习,是在成长,家长不要因为怕麻烦就不允许孩子犯错!

当孩子犯错时,记住,不管你多生气,多恼火,一定要努力克制住情绪,不要乱给孩子贴标签,比如“坏孩子”“惹祸精”……

等到我们和孩子都心平气和的时候,再跟孩子沟通,你会更深刻地了解孩子犯错的心路历程,完全可以借机引导孩子认识世界,引领孩子自我成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 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坚持不下去了,可不可以放弃?

隐含词:坚  持

深层原因:我看不到坚持的意义。我没有成就感。成就感是影响学习动力的重要因素。

▣ 家长应对:

我们努力很久,都没有看到成果,心里很难过,就会想到放弃,可是真的没有成果吗?

量变引起质变,所以我们的努力并不是没有成果,而是在积累量的过程,我们不一定能看到结果,质变时我们才能看到结果,所以要相信,我们每一次的付出都在积累量,再坚持一下,就会看到质变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 23:45 | 显示全部楼层
家长适当放手,孩子才有成长空间

不少家长也明白对孩子的爱要有界限,但在实际生活中总是容易过度关注孩子,“关心则乱”,最后变成控制,使孩子丧失成长的空间和自主性。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来克服自己的控制欲,学会有智慧地适当放手。

不要包办代替孩子的学业任务。大部分家长最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业,总想尽自己所能为孩子的学业进步提供帮助,这是人之常情,但是提供帮助一定要有界限、方法要得当。即使家长自身学历高知识背景强,有足够能力辅导孩子学业,也不能越俎代庖,对孩子的学业过于包办代替或是严密监控。

应尽量让孩子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既不让孩子形成依赖性而失去学习动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有助于老师掌握孩子的真实学业水平。家长应允许孩子有做错题的机会和失败的体验,让孩子在失败中总结经验学会成长。家长不要成为孩子学习的监督者或学习助理,而是成为陪伴者,和孩子一起成长。

不要替孩子决定他的兴趣爱好。在孩子的兴趣或特长培养上,很多家长往往从自我出发,按照自己的喜好或功利化目的设计、决定孩子的兴趣方向,没有考虑孩子的天赋特性和真正兴趣,导致孩子痛苦不堪。

家长应该提供丰富的机会,让孩子广泛接触各种项目;在不断尝试的过程中,孩子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龄的增长逐步聚焦,寻找到自己真正的兴趣爱好。只有真正的热爱,才能激发人的潜能和创造力,也才能有恒心和毅力坚持。家长可以提供建议,但应该充分相信孩子的分辨和选择能力,不要事事替孩子做主。

不要过多干预孩子的学校生活。家长应尊重学校教育的专业性和规律性,对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可以建言但不要过多干预。即使出于对孩子的关心,也不要在不完全了解情况的前提下,随意批评学校或老师,那样只会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对孩子在学校遇到的问题,要及时关注但不要反应过度。

比如孩子如果遇到了校园欺凌,家长一定要提供保护和支持,但如果孩子只是和同学发生一些小矛盾,就不要反应过激,甚至把矛盾扩大化。可以提供化解矛盾的合理建议,同时也锻炼孩子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家长不要因为对孩子的保护欲而处处冲在前面,孩子总有一天要学会独自面对风雨。

教育孩子是一个漫长又艰巨的过程,做智慧家长不是一件易事,既要承担为人父母的责任,又要把握好亲子关系界限。总而言之,不能撒手的地方绝不撒手,应该放手的地方舍得放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3 20:04 | 显示全部楼层
榜样法则:
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榜样作用是巨大的
“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孩子的教养、兴趣、爱好等,多半来自生长环境的耳濡目染。
父母、兄姐、亲友、师长、社会关系等都对孩子产生影响。母亲对于女孩,父亲对于男孩的影响颇为重要。
如果发现孩子误交损友,不要武断地阻止他们来往,而要了解情况。孩子们都需要友谊,害怕孤独,有些孩子是因为搬家转学到新环境没有朋友,而与一些“边缘孩童”为伍的。
另外要为孩子寻找和扩展新的健康友谊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4 21:06 | 显示全部楼层
人品的树立来自榜样的力量

从孩子一辈子的角度来说,你的孩子分数是好是坏,进北大还是进普通大学,没有任何的本质区别。真正能把孩子一辈子距离拉大的,是与他为人处事有关系的人品问题。

人品的树立来自于榜样的力量,父母作为孩子的榜样是不能逃避的。我们要求孩子的东西没有效果,是因为父母没有做到。

比如说,家长一边打麻将,一边呵斥孩子去学习,孩子当然不愿意学习。当父亲说:“老子没出息,你也想跟老子一样没出息吗?”孩子就会想,你说你没出息,那打麻将时我看你也挺开心,你没上大学也挺开心,为什么非要我上大学呢?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只要我女儿学习,我就拿一本书在我女儿旁边看,这样一来,就有一个规矩感在里面,榜样起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5 16:56 | 显示全部楼层
从上课找试卷的速度来说,越快找到试卷的学生,成绩越好。

每次讲解试卷的时候,都会发现最快找到试卷的,一般都是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因为他们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会把试卷分门别类进行整理。而成绩一般的学生试卷一般是随便找本书往里一夹,要用的时候就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找。
建议:
1、如果你家孩子属于这种类型,建议培养孩子稳重的性格,日常可以加强静坐或者练习书法等这类磨性子的训练。
2、如果孩子常年不发言,那说明他们内心对外界的评价很看重,而且对自己也缺乏信心,建议父母给孩子多一些肯定和鼓励,少一些批评教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6 19:22 | 显示全部楼层
“教育”,不是为了取悦家长。

对于当前家长动辄找到学校,要求换掉某位老师的做法,潍坊市高新区清平小学校长武际金认为是非常不理智的,因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并不意味着是要“办家长满意的教育”。

“家长可以向学校表达对办学、对老师的一些看法,但并不是每位家长的诉求都是正确的,一部分家长对某位老师不满意,可能另一部分家长又很满意这位老师,换掉后,一些家长满意了,但对另一些家长不公平。”

“真正懂教育的是教育圈里的人,教育圈子主要以学校和老师为主,如果办学总把家长诉求当第一,是在办外行人的教育。”

这位校长认为更换老师是学校的事,如果家长找学校换老师成了风气,不仅打击老师的积极性,也容易使孩子不尊重老师,亲子和家校关系也因此受到影响。

所以倘若对老师有所指责,可以私下沟通,寻求更好的渠道。

这些现象本质是家长以爱孩子之名对学校和教师工作的一种干涉,干涉就是越界。

遇到问题时,家长是不是应该先站在学校和老师的角度来思考,再去沟通?

而对于学校和老师方面,要明白教育的主体是学生,断然不能一味取悦家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7 16:11 | 显示全部楼层
只有家校和谐了,学生才能真正受益

一位资深老教师说过:“家长与学校配合得越好,教育越会成功。

我可以非常负责任地说,凡是家长不与学校配合的,结果都是悲剧,这在我的教育经历中无一例外。”

教育是三位一体的,家庭教育是根,学校教育是叶,社会教育是干。

只有家校和谐了,教育才能更顺利地进行,学生才能真正受益。

优秀的家长不会跟老师争对错,优秀的老师会和家长主动沟通。

在教育路上,老师和家长最应该成为最好的搭档。

老师懂得寻求家长的帮助,家长足够信任老师。

孩子的每一次进步,都是家长和老师在背后奋力托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8 16:10 | 显示全部楼层
倾听你的声音

  家庭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沟通。夫妻由爱结合,但依旧是两个单独的个体,所以,夫妻间需要磨合和沟通,需要时时了解对方的想法,这样才能维护好感情,相伴白头。

  同样,和孩子沟通也很重要。孩子出生后,他便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有自己的思想,他会用自己的方式思考。

  不要认为孩子小,他所有思想就是幼稚和错误的。孩子看到的世界可能更纯净更有想象力。

  倾听孩子的声音是家长对孩子最好的尊重,而这样,家长也能清楚的了解孩子的想法,可能更好的引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9 19:41 | 显示全部楼层
引导孩子表达情绪
情绪是有能量的,父母吼孩子,传递给孩子的是负能量,孩子受负能量投射,感到恐惧,用“不说话”来抗拒这种能量。

但实际上,很多孩子没有消化负能量的能力,长期不说话,只会让负能量积郁在心里。

当伤害形成后,父母一定要事后补救。

心平气和地引导孩子说出来心中的真实想法,教孩子学会表达情绪、排解情绪,并郑重地和孩子保证:这只是情感的交流,不是对错的纠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0 19:47 | 显示全部楼层
教育若只靠老师,
那就真的是耽误孩子

很多家长以为把孩子送进学校,对于孩子的教育就可以全部仰仗老师了。

其实不然,为什么同样的班级、同样的老师,孩子的表现却不一样呢?

因为教育孩子这件事不能单靠老师,否则就实在太耽误孩子了。

有些教育,老师真的是无能为力。

老师不能保证你孩子良好的品行,给不了你孩子良好的习惯,也给不了你孩子读书的兴趣,更给不了你孩子长久的幸福感。

这些话,虽然很残酷,但很中肯,愿所有的父母都能看到,都能明白。

孩子成长的每一步,都需要家长的参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1 20:39 | 显示全部楼层
坏脾气是亲子关系最强的杀伤武器。

脾气不好,让孩子不敢亲近、不敢跟你敞开心扉,时刻处在担心受怕中,没安全感,成长中会有各种各样问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父母脾气越大,孩子越顽劣;父母越气急败坏,孩子越难管;父母脾气升级,孩子的坏行为也跟着渐长。我记得邻家有个小男孩,非常淘气难管,后来父亲居然用绳子把他绑起来打,可这孩子并没有被打服、变乖,且仅到三年级,儿子就彻底不上学了。

父母的思想教育陷入一种奇怪的惯性,他认为吼孩子没用,就得骂,骂的“力度”不够,开始打,后来又奉行“棍棒出孝子”,实际上他不知道自己方向搞反了,力度越大情况越糟。大人应多给孩子耐心、宽容和信任空间,虽然看着孩子犯错而不马上纠正,是很考验父母的承受力,但我们要相信孩子有自我纠错能力,人的成长是一个不断自我反省、自我纠错的过程,我们应尊重孩子享受这个过程的权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2 18:27 | 显示全部楼层
坏脾气是亲子关系最强的杀伤武器。

脾气不好,让孩子不敢亲近、不敢跟你敞开心扉,时刻处在担心受怕中,没安全感,成长中会有各种各样问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父母脾气越大,孩子越顽劣;父母越气急败坏,孩子越难管;父母脾气升级,孩子的坏行为也跟着渐长。我记得邻家有个小男孩,非常淘气难管,后来父亲居然用绳子把他绑起来打,可这孩子并没有被打服、变乖,且仅到三年级,儿子就彻底不上学了。

父母的思想教育陷入一种奇怪的惯性,他认为吼孩子没用,就得骂,骂的“力度”不够,开始打,后来又奉行“棍棒出孝子”,实际上他不知道自己方向搞反了,力度越大情况越糟。大人应多给孩子耐心、宽容和信任空间,虽然看着孩子犯错而不马上纠正,是很考验父母的承受力,但我们要相信孩子有自我纠错能力,人的成长是一个不断自我反省、自我纠错的过程,我们应尊重孩子享受这个过程的权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3 19:58 | 显示全部楼层
正确的引导,比催促、责骂更有效

1.有些孩子的磨蹭,是因为没有时间观念。
这也是很常见的一种情况,因为孩子真的不知道大人口中的“5分钟”“半小时”“一小时”到底是多长一段时间。

于是,你火急火燎地冲孩子嚷:“快点,还有5分钟就迟到了!”而孩子还以为5分钟是段挺长的一段时间,继续慢慢悠悠地该干嘛干嘛。

像这种情况,家长可以利用计时器或者闹钟来帮忙,当你要求孩子“5分钟洗完脸”“10分钟写完生字”时,设定上相应的时间,让孩子在实际生活中感受“5分钟”“10分钟”“半小时”到底有多长。

2.有的孩子之所以磨蹭,是对家长要求干的事没兴趣,故意磨磨蹭蹭表达不满。
这种情况的话,就要跟孩子好好交流,问清楚他为什么不喜欢这件事,然后你们共同商量一下,看看有没有更好得解决办法。

3.有的孩子磨蹭,是因为注意力不集中。
比如,写作业的时候东瞧西看,一会喝水一会上厕所,严重影响了效率。

对于这种情况,建议家长在接孩子放学的路上,就问问孩子都有哪些作业、想先做哪一门后做哪一门,提前在脑袋里有个规划。

到家后,不用先急着写作业,先把吃饭、喝水、吃水果、上厕所这一套都弄利索,然后开始写作业,而且在写作业途中不再允许随便吃东西。这样时间一长,能慢慢提高孩子的时间规划能力,保护孩子的注意力,提高效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4 21:55 | 显示全部楼层
冲孩子发脾气会让孩子失掉灵性

如果孩子喜欢谴责别人,是因为平时我们对他批评过多。

如果孩子凡事喜欢抱怨,是因为我们总是挑剔他。

如果孩子喜欢对抗,是因为我们对他有敌意和强制。

如果孩子不够善良,是因为我们是一个缺少同情心的人。

如果孩子胆小、羞怯,是因为他经常被嘲弄、辱骂。

如果孩子不跟我们说心里话,是因为我们捉孩子的话儿把,翻老账。

如果孩子不辨是非,是因为我们专制,没有给孩子自主和思考的机会。

如果孩子很自卑,是因为我们对孩子总是失望,不能耐心鼓励。

如果孩子嫉妒、敏感、怕受伤,是因为我们的家庭没有宽容和温暖。

如果孩子不喜欢自己,是因为我们对他缺少接纳、认可和尊重。

如果孩子不上进,不努力,是因为我们对他要求过高他做不到。

如果孩子很自私,是因为我们对他太溺爱,要什么给什么。

如果孩子不懂父母的苦心,是因为我们没有教会他理解别人。

如果孩子退缩、逃避,是因为遭到了我们的轻视和打击。

如果孩子懒惰和依赖,是因为我们替孩子做的事和决定太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5 22:15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是有效的努力

1.合理分配精力

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何谓“合理分配精力”?就是选择在自己精力最旺盛的时候做最重要的事,实现时间和精力的最佳匹配。

很多时候我们说“一日之计在于晨”,大多数人都是在早上刚起床时状态最好。但这也不是一概而论的,有的孩子可能在晚饭后,或九点、十点以后才会迎来最佳学习状态。

所以,在这里,我们没有整齐划一的时间表,家长要充分了解观察孩子的最佳状态在什么时候,要尊重孩子的身体规律,不能强加干涉,才可以做到事半功倍。

2.明确先做哪件事

每天回家孩子们都有很多学习任务:英语单词、语文古文、理科习题、纠错、复习、预习……有的孩子上来就开始背单词,背了一会,想起数学有练习题,就放下英语,写了一会数学,又想起语文老师布置了预习……忙了一晚上,却什么都没做完,也没做好。

这里我的建议是,在每天开始学习前,一定要有一个大体的计划,设定好任务的“优先级”。

复习优先。

回家后,先把老师当天所讲的重点,以“过电影”的形式回忆一遍,有模糊不清的地方,一定抓紧看书,强化记忆。这样的做法有助于我们在学习过程中明确重点,明确方法。

落实优先。

不管做了什么样的计划,落实大于一切。先把老师课上讲过的重要知识点落实,去做作业、做练习。

纠错优先。

总量一定的前提下,错的越来越少,对的必然越来越多,重复犯错会养出错误的惯性思维,后患无穷。在纠错过程中,首先要分析出错原因:是知识欠缺,还是习惯不好;是方法不得当,还是综合能力欠缺?弄懂之后,该背的背,该养成的养成,该改变的改变。还有,要及时纠正记忆,抵制惯性思维,不在同一个地方摔倒两次。

3.在正确的时间里做正确的事

上课就要以听为主,以理解为主,以记为辅。

一般情况下,老师会在课上的25分钟时间里,讲授新知识,这是最黄金的25分钟,如果在这个时间里,孩子溜号了,那么他就失去了最佳的获取知识的渠道和时间。

所以,孩子精力集中的时间与老师讲授精华知识的时间不匹配,听课效率一定不会高。

听课效率不高,回家不会做题,必然要付出更多时间成本,进行“再学习”,而很多孩子课后花大量时间补习的根源,就在于课上错过了黄金25分钟。

训练孩子注意力集中的能力。

其实,培养孩子注意力,应该是学龄前的事情。但是很多孩子错过了那个阶段,导致上课的时候,能集中注意力的时间过短,这就需要有意识地自我约束和外力介入,一个班上四五十个学生,老师很难面面俱到地提醒。那么孩子和家长要怎么做呢?

      从短到长训练。从五分钟开始,定一个闹钟,让自己在五分钟的时间内,全神贯注地做一道题、背一首诗,慢慢延长这个时间。

      不放让你分心的东西在身边。

      学习时远离有共同语言的人。

      必要时家长陪伴、提醒。

教会孩子如何记笔记。

上课时,以听和理解为主,以记笔记为辅。并且,笔记不可面面俱到,以重点和自我特点为主。切忌一字不落地记下老师所有的话。

要用自己的语言记笔记。老师在上课时可能会用到很多专业术语,真正会记笔记的孩子,会把老师的专业术语转化为自己的语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6 18:47 | 显示全部楼层
声音法则:
要倾听他们的声音

平等地对待孩子,给他们发言权,倾听他们的声音,他们才会说出真实思想。如果大人不尊重孩子的想法,忽视他们的心声,久而久之,他们会不敢对家长说真话,不爱与家长交流。

而且,家长是孩子的老师和榜样,如果家长不耐心倾听孩子的话,孩子也会学样,不肯听大人的话,以至不懂得如何尊重他人。

对年幼的孩子,哪怕他们讲话词不达意,大人也要耐心地与他们交谈。任何粗暴打断或嘲笑他们讲话的行为,都会对孩子产生伤害,可能会影响他们的表达能力而羞于在人前开口,也或许反之,令孩子非要不合时宜地插话以引起大人的注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7 20:01 | 显示全部楼层
培养自律,不能只靠逼

有人说:指望孩子自觉是最无力的教育。
懒惰是人的本性,孩子也不例外。
自律不是天生的,一个自律的孩子是从小培养起的。
但是在培养孩子自律时,家长切记千万不能“逼”,往往家长越“逼”,孩子越反着来。
这是为什么呢?

1. 管控过于严格,引起逆反心理。
有些家长觉得想让孩子自律,就必须严格,无论大事还是小事都锱铢必较,上纲上线。
可这样一来,自尊心较强的孩子势必会逃避或是反抗。
强逼只会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这样是不利的。

2. 急于求成,高估了孩子意志力。
孩子自我控制的能力并非一蹴而就的,想要让孩子自律,就要给他足够多的时间。
可有些家长总是急于求成,孩子不可能坚持了一两天就成功。
高估孩子的意志力,只会起到反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8 21:37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给孩子的爱,都是有条件的吗?

心理学家认为,孩子的自信,对自己作为一个人的价值的肯定,从根本上讲是来自父母无条件的爱。

什么是无条件的爱?当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美国的父母会对孩子说:宝宝,无论你以后是健康还是病弱、聪明还是愚笨、听话还是捣蛋、漂亮还是丑陋、学习成绩好还是差,爸爸妈妈都会永远爱你,养育你直至你成为独立自主的人。

这就是无条件的爱。仅仅因为你是我的孩子,所以我爱你,和你是个什么样的孩子无关。

有父母的爱在后面支撑,孩子在外面不管遇到了什么,都无所畏惧:“我爸妈爱我,肯定我。”他心里非常踏实,知道自己拥有取之不尽的力量,可以面对整个世界。

能做到无条件爱孩子的父母,他们本身也都是自信的人,对自己持肯定的态度,所以不会把自己没有实现的理想强加到孩子身上,或者把自己没有做到的事情逼着孩子去代为完成。

孩子心中最渴望得到的东西,就是父母的爱、无条件的爱。因为他是父母的宝贝,不是因为他是什么“钢琴神童”或是“数学天才”,或者他得到过什么奖。

如果父母的爱是有条件的:你学习好了爸妈才会满意,你奥数比赛得奖了爸妈才高兴,孩子心里会怀疑自己,对自己失去信心,并学着戴上势利的眼镜去面对爱与关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电话

0668-2210668

客服QQ点击咨询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3226272749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Copyright © 2011-2015 http://www.066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X3.4 粤ICP备19032402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