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68论坛

  • 0668-2210668
  • ...茂名人,茂名事,茂名资讯网!
搜索
楼主: 066888888

『招聘信息』欢迎和李阳英语一起追梦吧!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3 21:08 | 显示全部楼层
给孩子再好的教育,都不如让他亲自去感受一下,成人世界的“不容易”!

正如曾国藩所说:“子侄除读书外,教之扫屋、抹桌凳、收粪、锄草,是极好之事,切不可以为有损架子而不为也。”

今天的父母,总想着把最好的条件给孩子,这其实是在害孩子。成长过程中,物质越充裕,精神越疲敝;精神疲敝时,创造物质的脚步自然会停歇。

反之,给孩子真实的成长,让孩子懂得困难与艰辛,教孩子珍惜馈赠与财富,引导孩子依靠勤奋和努力,才是对孩子最深邃的馈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4 20:47 | 显示全部楼层
善良是最好的家风

古人说: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

一个家庭如果善良仁德,可以传承十代以上。

范仲淹家族就是最好的例子。

范仲淹是北宋朝廷重臣,他在任的时候,救济学子,减少徭役,善行惠泽天下。

别人相中一块风水宝地,要给他当府邸,他拒绝之后,把这块风水宝地建成书院。

他说:希望大家都能享受到这块好风水。

北宋土地兼并严重,很多的豪门大族家里土地千顷,平民百姓却没有土地,流离失所。

范仲淹毅然建立义田,把几千亩的田地作为公益田,让他们免受饥寒之苦。

后来因为战乱,义田遭到毁坏,他的后代却毅然扛起义田复兴的责任,几次被毁,几次重建。

范家后代继承了他的善心,将他的善行延续了几百年。

范仲淹在家族种下了一颗善良的种子,他的后代不断施肥灌溉,直到它变成一颗苍天大树,这棵大树庇护着他的后代子孙,从宋朝一直到清末,整整八百年的时间里,兴旺不衰。

善良是最好的家风。

善良是内心的高贵和坚守,成为一个好人,心中自有美好世界。

一个在宽厚善良家庭里长大的孩子,气质更有亲和力,他们有更好的人缘,更广阔的人脉;

古人说:人而好善,福虽未至,祸其远矣。对于孩子来说,善良是最好的护身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6 21:08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

即使你成了世界上最成功的人,如果没人能够与你分享你的喜悦,你也不会成为一个快乐的人。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人生经验和知识,这些经验能够启发他人,但是多数人并不会把这些经验与他人分享。

来看一下在各行各业中的杰出任务,他们只是在自己的行业中出色吗?他们是世上最有才华的人吗?我想他们大多数人并不是。他们是些勇于实践并且不怕与其他人分享知识和经验的人。他们会乐于讨论他们的想法和建议,在网上写博客,出书来启发他人。如果不分享你的知识,即使你在你的行业中做得十分出色,你也不会成为一个有名誉、杰出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2-18 12: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有见识的父母,不等于有钱的父母。

我觉得有位成功的妈妈说得很好,一个见过世面的孩子,不是带孩子去报个班旅个游去外面晃荡一圈就可以培养出来的。

因为那样培养出来的孩子,只能将这些经历过的路途化成脑海里的一幅画面,却不能融入他的灵魂之中,成为自己终身散发的气质。

有些家长物质生活并不好,但他们通过努力、勤奋,对万事万物的平和,对所遇到之人的真诚,言传身教地直接影响到孩子身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2-19 19:23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法则:
永远让孩子看到希望

家长们都是对孩子寄予希望的,但是否永远用正面鼓励的话语让孩子们看到希望,认为自己确实有希望呢?
我们对孩子期待值颇高,却不善于用希望法则,而爱找差距挑毛病,孩子得了95分,只纠结在为什么丢了5分上。高标准严要求固然正确,但无形中也会扼杀孩子的很多希望使其灰心丧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2-20 19:53 | 显示全部楼层
孩子的问题是父母问题的映射
很多父母将孩子的不好的习惯怪罪到学校身上,怪罪到教师身上,怪罪到孩子自己身上,唯独没有怪罪到自己身上。

其实孩子身上的多数习惯——无论是好习惯还是不好的习惯都是我们父母在有意无意地培养出来的。

就像上海人说上海话吃上海菜,四川人说四川话吃四川菜一样,仿佛生来就会不需要培养,而事实并非如此,父母每时每刻都在教,以至于自己没有意识到自己在教,这就是“潜教育”,比“显教育”威力大得多的本质教育。

优秀的孩子多是优质教育的结果,问题孩子多是问题家庭的产物。孩子的问题大多不是孩子自身造成的,而是父母问题的折射。

父母常常是孩子问题的最大制造者,同时也是孩子改正错误与缺点的最大障碍。

当务之急的不是教育孩子,而是教育父母,没有父母的改变就没有孩子的改变。没有不想学好的孩子,只有不能学好的孩子。

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育的父母。因此在骂孩子的之前骂自己,在打孩子之前打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彻底地改变自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2-21 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避免向孩子灌输庸俗价值观

生活中可以经常看到这种情况,一些家长自己站位不高,却热衷于向孩子传达一些并不高明的见解,甚至是一些庸俗的人生经验。比如有的家长暗示孩子不必在学习上帮助别的同学,给别人讲题既浪费时间,又容易被别人超过。生活就是竞争,别人走得靠前了,你就落后了。

孩子从这些所谓的人生道理上,学会了小钻营、小算计,却学不到大胸襟、大情怀。这样的“讲道理”,实际上是在降低孩子的视野和胸襟,束缚限制了他的发展。

教育的真正准备是完善自己,想要给孩子讲出能让他飞翔的道理,家长自己就要具有蓝天的胸怀和高度。如果感觉自己的高度不够,不知道该如何说,什么也不说总比胡说好得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2-22 22:53 | 显示全部楼层
让孩子知道,努力学习是一种责任

家长在培养孩子学习的过程中,更多的是要让孩子在努力学习的情况下,辛劳付出,培养出他们的向上、拼搏的精神和责任感。孩子在上学阶段,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对于这个阶段的孩子而言,努力学习就是他们的责任。我们很难想象,一个人在小时候不努力学习,没有目标,不懂得付出,整天吃喝玩乐,长大后在工作过程中会变得肯付出、肯努力、肯拼搏。

所以与其说在孩子教育中培养孩子能够自主学习,具备勤奋拼搏的精神,不如说是在培养他们自小树立起积极向上,有责任感的优秀品质,让他们长大后踏入社会后具备积极向上,努力付出的责任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2-23 22:11 | 显示全部楼层
父母在与子女沟通时最容易犯的4个错误

1、用命令式口吻对孩子说话;

2、吝啬鼓励和赞美孩子;

3、经常否定、责骂孩子;

4、总是给孩子提出各种要求。

这四种错误会导致孩子与家长的沟通出现问题,值得家长认真反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2-24 22:40 | 显示全部楼层
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才是父母最重要的事业

老师教不到的地方,其实都是家长的责任。

要知道,你的孩子只是老师众多学生中的一个,教育你的孩子也只是老师工作的一部分而已。

但是你不一样,你是孩子世界里的唯一,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永远是你最重要的事业。

父母是孩子的终身老师,怀有对孩子一生的责任。

无论你事业上有多么成功,也抵不了在教育孩子上失败所带来的后果。

亲爱的家长,别再缺席你孩子的教育了。

孩子比你想象中成长得更快,有些东西再不教就来不及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2-26 21:06 | 显示全部楼层
母亲情绪柔和,孩子才能乐观

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许多成年人遇事总是习惯从不好的角度出发,总是以一种悲观的态度处世,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最常说的就是“坏了”“完了”。对自己没有自信,时常陷入怀疑自己的漩涡之中。

追根溯源,我们会发现,这类人之所以会形成这样的性格与童年时期母亲的情绪不无关系。

在孩子成长期间,母亲情绪不稳习惯于大喊大叫,习惯于用吼叫解决问题,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变得胆小沉默,孩子长时间受母亲暴躁情绪的影响,心理上会留下阴影,遇事也就习惯先往坏处想。

老舍曾在文章中说我的母亲“并不软弱”“吵架拌嘴,永远没她”“这点软而硬的性格,也传给了我,我对一切的人和事,都采取平和的态度”。

不论是胡适还是史铁生,母亲们柔和的情绪给他们的童年撑起了一个避风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2-27 21:52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孩子被欺负时
睿智型家长这么认为:

孩子之间打打闹闹是非常正常的,也许在前一分钟还在争抢打斗,下一分钟就手拉手玩到一起去了。我会适当放手让孩子去解决,让他学会应对和与人相处的能力。如果孩子解决不了,我再干预也不迟。

结局:孩子学会协调关系,解决冲突,保护自己。

理智型家长这么认为:

大多时候,孩子之间的打闹是无心的,但孩子被欺负,我会心疼。

我会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如果孩子错了,我会让他主动道歉,让他明白打人是不对的;如果是其他小朋友错了,让他明白宽容原谅别人的过错是一种美德。我也会告诉孩子,当有人想打你时,可以大声呵斥:打人是不对的,你不可以打我!也可以尽快跑走,去告诉老师。

结局:孩子学会宽容,学会承担责任,学会维护自己的权益。

奇葩型家长这么认为:

我家孩子被谁的,快点给我站出来,看我怎么收拾你。

不管三七二十一,走过去就给小朋友一个耳光、一个巴掌。

有人打你,你就打他,狠狠的打他,下次他就不敢打你了。

结局:孩子失去了友情,学会用暴力解决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3-1 22:46 | 显示全部楼层
孩子,你应该
心怀敬畏、行有所止!

古语有云:凡善怕者,心身有所正,言有所规,纠有所止,偶有逾矩,安不出大格。

孩子,你必须心存敬畏,尊师重道,并且时刻提醒自己勤勉努力。

要敬畏课堂,因为课堂是给予知识的地方;

要敬畏知识,因为只有知识才能改变未来;

要敬畏未来,未来的模样就藏在今天的努力中。

长大之后没有儿戏,校园之外没有温室!社会不会同情一无是处的孩子。

比成绩重要一千倍、一万倍的,是心怀敬畏,行有所止,做一个得体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3-2 16:23 | 显示全部楼层
母亲情绪柔和,孩子才能有主见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做事没有主见,人云亦云,好像墙上的芦苇,迎风就倒。

没有主见的性格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受到环境的影响,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期发挥重要作用。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情绪稳定,用询问倾听代替强势权威更有助于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变得有主见。母亲陪伴孩子的时间最长,倘若母亲情绪暴躁,动辄打骂指责孩子,孩子就会在内心生出惧怕,有自己的想法也不敢表达,久而久之就不会自己思考,变得没有主见了。

在宋家三姐妹的记忆里,母亲永远都是柔和的,她从不会疾言厉色的命令,也不会大喊大叫的狂躁,正是因为母亲情绪的稳定,才能使孩子们个个有主见,个个有成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3-3 20:21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就行动,要不然好状态永远不在

你是不是曾经遇到过这样的状况?

“我现在状态不好,一会儿再学。”

“我现在的心情不适合学数学,歇一会儿再说。”

但其实,你的“好状态”永远不会来,就算来了,也不会持续很久。

实际上,你在等待合适时间的时候,就是想暂时逃离你当下做的事情。说白了,你就是在——拖延。

所以,你要学会逼自己学习,并学会“以退为进”:

比如,你的数学很差,就一定要以基础题为主,不要强迫自己去做过难的题。

如果错题太多让你失去了信心,那就可以每天只改或者只做很少的题。

如果最开始就很大强度,就会对数学产生很大的反感,反而更不利于学习。

就算你不能完成今天的目标也没有关系,做了一点,总比一点不做要强。

今天完成10%,明天完成20%,把学习当作闯关,你就会发现:越来越好坚持,甚至会不习惯没有学习的日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3-4 19:37 | 显示全部楼层
孩子
那个严厉的老师,其实爱你最深

孩子,你知道吗?很多成年人挥别校园、踏入社会最大的感悟就是:人这一辈子,肯真心批评你的人,除了父母,便只剩老师。

你要懂得,那些愿意批评你的老师,其实是你生命中的贵人。一味被纵容的孩子,往往会成为温室的花蕊,经不起丝毫的风雨吹打。

当你走出校门,你会发现没人会无偿包容你的缺点,你的每个错误都会付出相应的代价。

倘若你现在对老师的循循教导置若罔闻,有朝一日,生活自会给你最深刻的教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3-5 22:33 | 显示全部楼层
孩子对学习有兴趣与好奇心,但是一提笔写作业就感到紧张。

原因是什么呢?因为父母要求过于完美。作业被检查出错误,父母就逼着孩子改;即使没有错误,也要让孩子横平竖直写到最完美。

这种高标准、严要求,不能忽视孩子的承受能力。承受能力分为两方面,一个是孩子自身的学习能力,一个是孩子的年龄特征。

年龄阶段太小的孩子身体肌肉发展不完全,是没有办法“写”到父母的要求的。以书法练习为例,从涂鸦到横平竖直到写得完美是一个自然发展的过程,而一开始就高要求实在是“一日之寒”。父母常常用三、四十岁的标准,甚至是专家级的水平要求6-10岁的孩子,这会让孩子非常挫败。

所有的学习都是需要有兴趣的,兴趣有一部分来自成就。孩子最初的兴趣肯定是好奇心,好奇心让他投入某一事物中,最终的结果也许并未达到父母的标准,但投入本身就值得家长去肯定、表扬,促使孩子会有二次投入。

家长们需要注意的是,老师面对整个班级的学生,是需要讲理、讲公平的;而家里是一个“讲情不讲理”的地方,父母对孩子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安全感给予者。

当孩子回家也丝毫不能放松、得不到包容时,父母就变成了家里的“第二位老师”,孩子慢慢就不愿意和父母在一起、不愿意分享、不愿意回家。

图片

所以,父母在价值观上要守底线,但是在孩子的学业上要多一点理解与体谅,多一点让孩子愿意回家的温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3-6 20:30 | 显示全部楼层
改变坏脾气的方法

1、把发脾气换做沟通

直接的表达自己的意愿,表达如果孩子这样做的时候自己的情绪和感受,用同理心去教育孩子,让感情自然顺利的流动。这样做,孩子更容易接受父母的建议和管教。

教育中的“以情理教育”,比大发雷霆效果好的多。让家中充满感情和沟通,而不是充满暴力和训斥。

父母改善自己的脾气,看上去是为了更好的教育孩子,实际上最终受益的还是自己。当我们学会与自己的情绪友好相处时,人生的幸福和快乐就会触手可及。

2、静心思考,真实的面对自己的情绪

很多家长一味地压抑自己的情绪,要知道压抑的情绪最终会以更失控的状态爆发。

这个时候我们应该真诚的面对自己的情绪,家长在有情绪的时候,应该反思一下:是不是自己的情绪管理的不到位?究竟这样的情绪和孩子有无关系呢?

在这里有个好方法,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或者将情绪发泄出来。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我们可以对着电脑或者笔记本,把心里的想法写出来,把所有的情绪写出来之后,心里也平息了许多。

这不仅是疼惜自己的一个举动,也是高效率处理情绪的实用方法,能够让我们的思想腾出更多“内存空间”去干有意义的事,效果非常好。

3、学会真实的表达情绪,及时疏导

当一个人生气、发怒时,只要给她一个有力的拥抱,并用心倾听、肯定她的感受,就能够给对方带去力量和安慰,对方的情绪一旦释放出来,表达出来,也就自然会平静和温和了。

对于孩子也是如此。

孩子做错了事、受了委屈后,不需要指责、埋怨和打骂,而是被理解、关爱和倾听,当孩子把内心的垃圾倒出来后,才能真正装得进你的良言和教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3-7 19:24 | 显示全部楼层
家长正确批评孩子的方法

✔ 低声
家长应以低于平常说话的声音批评孩子,“低而有力”的声音,会引起孩子的注意,也容易使孩子注意倾听你说的话,这种低声的“冷处理”,往往比大声训斥的效果要好。

✔ 沉默
孩子一旦做错了事,总担心父母会责备他,如果正如他所想的,孩子反而会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对批评和自己所犯过错也就不以为然了;相反,如果父母保持沉默,孩子的心理反而会紧张,会感到“不自在”,进而反省自己的错误。

✔ 暗示
孩子犯有过失,如果家长能心平气和地启发孩子,不直接批评他的过失,孩子会很快明白家长的用意,愿意接受家长的批评和教育,而且这样做也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

✔ 换个立场
当孩子惹了麻烦遭到父母的责骂时,往往会把责任推到他人身上,以逃避父母的责骂。

此时最有效的方法,是当孩子强辩是别人的过错、跟自己没关系时,就回敬他一句,“如果你是那个人,你会怎么解释?”

这就会使孩子思考:如果自己是别人,该说些什么这会使大部分孩子发现自己也有过错,并会促使他反省自己把所有责任嫁祸他人的错误。

✔ 适时适度
孩子的时间观念比较差,昨天发生的事,仿佛已经过了好些天了,加上孩子天性好玩,刚犯的错误转眼就忘了。

因此,家长批评孩子要趁热打铁,不能拖拉,否则就起不到应有的教育作用。

每个人都难免犯错,孩子更是如此。父母如果能在合适的时间与合适地方采用合适的方法教育批评孩子,孩子易接受,批评的效果自然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3-8 23:14 | 显示全部楼层
家长说话不能不算数

当然这种观点不能和孩子说,你一定要学会怎么鼓励孩子。

这次考倒数第一,下次我会鼓励他考倒数第二,这次他考20分,下次我会鼓励他考30分。千万不要说你的孩子,这次考了60分,你告诉他下次不考90分就别进家门。

你这么说,有的孩子当然会拼命学,但有的孩子拼了命也到不了90分,那他怎么办呢?难道真的不让他进家门么?你肯定让他进家门,你让他进家门就意味着你说话不算数,孩子以后就知道了,我爸爸妈妈是说话不算数的,那我以后就无所谓了,他反正不会不让我进家门,父母就这么被孩子刺中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电话

0668-2210668

客服QQ点击咨询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3226272749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Copyright © 2011-2015 http://www.066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X3.4 粤ICP备19032402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