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中龑 梁辉良
2023年10月7日至8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首次明确提出了习近平文化思想。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的凝练表达,也是中国共产党人文化实践的提炼升华。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标志着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新高度,表明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新高度。将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可有效提升青年大学生文化自信、增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使命感。
一、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价值意蕴
青年大学生的信仰事关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对于进入新征程的民族复兴之路而言,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民族复兴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中,青年大学生的作用尤为重要,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重中之重。一方面,随着物质生活水平提升与多元媒体的不断演进,以及自媒体逐渐兴起并越来越大众化,当代青年大学生的价值观受到各种思潮的冲击也越来越强烈,个别西方国家企图利用自媒体分散不易监管的特点,打着所谓言论自由的旗号,在网络上大肆传播扩散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观念,逐步蚕食大学生的思想,千方百计削弱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力。另一方面,国力较量形式在逐步变化,在整个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大趋势下,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习近平同志指出:“文化的力量,或者我们称之为构成综合竞争力的文化软实力,总是‘润物细无声’地融入经济力量、政治力量、社会力量之中。”当前,个别西方国家通过在新闻宣传、社交平台舆论引导、游戏制作以及影视剧文化作品中植入所谓的普世价值等以西方标准构筑的价值观,妄图于潜移默化中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力。
习近平文化思想,正是在这样的纷繁信息洪流中、西方文化暗流中抵御各种错误思潮的有力武器,也是破解意识形态领域、思想文化领域的各种攻击,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的有力支撑。将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能更好地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有利于大学生坚定共产主义信仰,稳固社会主义文化思想防线,进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对于错误言论与价值方向的辨别能力,增强文化自信与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使命感。
二、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原则
(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的原则
教育部2020年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不可割裂。”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两个结合”的重要成果之一,它植根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具有深厚的中华文化根基,又吸收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内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史子集、诗词歌赋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经典著作、理论研究文献等,共同构成了这一思想的知识性内容。马克思主义科学的立场观点方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价值观念、思想理念、民族精神等,共同构成了这一思想的价值导向。因此,将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就是实现思政课教学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这一原则的过程。
(二)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的原则
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品格。这一品格既蕴含了中国传统哲学智慧,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鲜明体现。“体”为本体,指的是赖以开展思政课教学的科学理论内容;“用”即实践,指的是思政课教学实践及学生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进行实践的具体行为。将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不能只停留于理论知识层面的融入,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具体实践中将所学的科学理论,转化为行动力量。因此,将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就是要秉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的原则开展思政课教学。
三、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路径
(一)善用大思政教学理念,拓展融入渠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也应运用大思政教学理念,与现实相结合,以增强融入效果,增强高校思政课的育人效果。课堂虽然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渠道,但若只局限于此,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育人效果的深入与提升,不能触及灵魂,不能升华思想。思政课育人要注重解决学生在思想层面的问题,而通过课堂的有限时间,较难达到理想的预期,思想认识的改变需要整体的环境与大量的时间,久久为功。将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课堂教学的同时,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如长廊展板、文化活动,将蕴含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内容呈现给学生。还可组织学生创作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主题的作品,将作品转发给家人、朋友,或由学校统筹安排,面向社会进行推广。在这样创作与传播的过程中,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与创作积极性,更进一步领悟习近平文化思想,并且拓展了融入渠道,逐步将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校园文化,融入社会大课堂,于润物无声间为学生所接受。
(二)发挥数字技术优势,丰富融入载体
多元媒体的演进以及虚拟仿真、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也为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载体。例如,通过虚拟仿真技术结合习近平文化思想当中的文化故事素材,设计具有交互性的沉浸式教学场景,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互动体验。或发动学生根据习近平文化思想,借助人工智能设计情景剧,再通过虚拟仿真技术呈现出来,让学生看到自己设计的剧本如电影般呈现,增强学生的获得感。通过这些数字化手段,丰富将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载体形式,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和体悟习近平文化思想。
(三)拓展实践教学空间,增强融入效果
古今中外,科学的理论发展离不开实践,习近平文化思想正是中国共产党人文化实践的提炼升华。而要增强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育人效果,增强学生在思政课学习中的获得感,也同样需要实践。例如,通过开展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主题的微视频、微电影拍摄,大学生讲思政课,主题征文等校园活动,在实践中深化大学生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认识。这样既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提升了高校思政课的亲和力,又强化了学生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解与体悟,令学生于不觉间践行了明体达用、体用贯通这一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品格,在实践中不断增强文化自信,逐步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作者单位:广东职业技术学院;茂名职业技术学院)
来源:茂名网
|